杨瀚森被“毒舌”攻击,这到底是评价还是找茬?
7月21日,不知道哪些美国媒体又闲得发慌,《The Mismatch》的两位主持人David Jacoby和Chris Vernon居然把杨瀚森拉出来当节目素材。夏季联赛刚打了几场,就这么开嘲讽,这是在秀专业还是刷存在感?

先听听Jacoby怎么说的:“慢得跟树懒似的”“根本动不了”——兄弟,这真的是评价球员吗?夏季联赛,又不是田径赛场,速度慢一点怎么了?他在场上的表现明显有自己的节奏,你说慢,但问题是他慢得有逻辑,慢得有效果。杨瀚森能为队友创造机会,这不是球商的体现吗?而且,就算他站弧顶传球,你真能无视他那几个精准的助攻?
“追身三分”有意思吗?Vernon还看比赛了吗?
再看看Chris Vernon的发言,说什么杨瀚森总是最后到前场,还拿“追身三分”来调侃。麻烦你把灰熊的比赛录像再翻出来看看,他后场的协防补位有几个是你说的“慢悠悠”?不是每个人都像威少一样能跑断腿撑48分钟,杨瀚森是用有限的体能在高效输出,这一点全场数据明摆着,他得分、篮板、盖帽都有贡献,怎么就成了“跟不上节奏”的代表了?
全队拼图不是只有球星,杨瀚森的价值难道不明显?
说到底,这两位主持人还是有点放过了杨的那一手。他们也不得不承认,杨瀚森的大局观、一流的传球视野和精准的防守预判是真硬货,甚至提到了他“短时间能高效贡献表现”。你们一个口口声声当媒体,一个打比方都扯到奥尼尔和奥拉朱旺了,怎么又转过头来给人家泼冷水呢?还是一边夸一边踩,这情绪真是太矛盾了。怎么着,不高效点说“毒舌段子”,节目就结不了尾吗?
杨瀚森配不上球星头衔?还太早了点吧
至于什么“打不了35分钟、场均30分钟永远不可能”,这话说得也太下结论了吧。杨瀚森在哪?NBA的夏季联赛!球员在职业生涯的第一步,表现出亮点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,但你们硬要拿他去跟完美型球星比,这合理吗?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定未来,未免也太武断了。约基奇当年被多少人说不行,现在呢?杨瀚森的职业路才刚开始,这种“毒奶”怎么听怎么没水平。
别忘了篮球的本质——团结和成长

杨瀚森成不成球星,还得看他如何持续提升。他能传球、有防守、有效率,这些都是他在夏季联赛展示出的闪光点。他需要时间去适应NBA节奏,也需要团队为他设计适合的战术体系。所以,还请这些“毒舌达人”们别急着掐灭一个年轻球员的可能性,毕竟篮球不是只看个人爆炸力,而是看整支球队如何配合出彩。而杨,显然是一个可以为团队带来贡献的拼图。